千年鹅城

发布日期:2023-02-02    来源:政府办

广平有一个动听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别称,谓之:鹅城。鹅城千年辉煌,远近闻名。那么鹅城的来历究竟是怎么样的? 据考证,鹅城最初是指“赵南长城”的东端部分,而后形成了鹅城村。《史记赵世家》记载,公元前333年,赵肃侯(17年)举兵包围魏国的北部战略要地黄城(今内黄县西),久攻不下,被迫撤军。为防魏国的复仇,赵国凭借河流天险,在漳河、滏河之间修建了一道土长城,即“赵南长城”,构成了对魏的防御体系。长城大体从武安西南太行山起,经临漳、成安、肥乡南至广平县城,达城东黄河西支流止。赵武灵王才貌双全的武将夫人葛鹅,率部修筑了肥乡东南至广平城东黄河口的长城,就是“赵南长城”的最东端。后人将葛鹅主持修筑的这段长城称为“鹅城”、“夫人城”、“葛鹅城”。由于漳河肆虐,洪水泛滥,周围百姓迁返无常。岁月流逝,时代变迁,“赵南长城”已失去昔日雄伟,成为一道不规则的岗阜。避水患,人们纷纷移居“葛鹅城”遗址上,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村,人们将这个村简称为鹅城村。在县城人民路(老县衙街)偏西,至今仍有300多米凸起的鹅城村遗迹可寻。 

据《畿辅通志》载,广平县治所是在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才移居鹅城村的。在此之前的202年之间的金元时期,县治“规制未备,迁徙无常”。县治定居鹅城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高,可防水患,便于筑城墙;其次位居狭长如线的县境偏中的位置,便于行政;再次,宜于商品物资交流,有利于经济发展。县治移居鹅城至今已639年,从而,使县城与鹅城融为一体。可见,鹅城建于战国末期,鹅城早于县城,县城建在鹅城,鹅城就是广平县城。